石破茂会客后,频繁踩中方“红线”?沉默72小时,外交部终于回应
据环球网报道,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。会上有记者提问称:有报道提到,日本首相石破茂在4月9日会见访日的北约秘书长吕特时称,一个稳固的北约于日本有利,日本将为北约同印太伙伴深化合作继续发挥主要作用。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就东海、南海、台海局势等问题发表涉华消极言论,沉默72小时后,林剑对此表示,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,中方对日本伙同北约无理干涉中国内政,渲染地区紧张局势,挑动对立对抗表示强烈不满、坚决反对。
日本自卫队(资料图)
中方警告并非空穴来风。若日本持续推动北约亚太化,可能触发多重后果:一是激化中日、中国与北约矛盾,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升级;二是削弱东盟等区域合作机制,冲击以发展为导向的亚太秩序;三是迫使周边国家选边站队,加剧阵营对立。尽管日本声称与北约合作旨在“维护印太安全”,但其行动实质是将欧洲集体防御模式生硬移植至亚太,这与区域内国家普遍主张的对话合作路径背道而驰。
日本加快了和菲律宾等与中国有“领土争端”的国家的勾连态势,试图干预南海局势,打中国一个“措手不及”。据悉,石破茂团队定于4月底启程访问菲律宾,届时可能就日菲《军需和服务相互支援协定》和《军事情报保护协定》等谈判达成合作,后者使得双方能够共享机密军事情报。与之前“偷偷摸摸”向菲律宾提供技术和援助不同,石破茂这次的动作可谓十分的出格。
而不久前,日本就曾宣布,计划在九州岛部署远程反舰导弹。根据日媒的说法,该导弹是日本自产的12式陆基反舰导弹,射程约1000公里。但对于该种说法,外界还是有些存疑。其实,无论日本部署的是自产的12式陆基反舰导弹,还是美国的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,这毫无疑问都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。这都是为了掩盖日本军事力量性质的根本转变,即从防御型自卫逐步向进攻型作战转变。对此,亚太地区国家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。
展开全文
石破茂(资料图)
在日本和北约“靠近”的过程中,北约所谓的“亚太化”与日本“大国化”互为驱动。然而,在目前北约内部分歧加大、裂痕加深的背景下,北约想要实现“亚太化”目标面临很大难度。首先,美国的政策发生了改变,这意味着北约内部的凝聚力和主导力呈现出极端涣散的状态。北约在亚太国家中的形象比较糟糕,往往与冲突、动荡以及对他国干预和政权演变联系在一起。大多数亚太国家并不乐见北约在亚太地区功能和制度的加强。
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冲突胜利80周年,外交部敦促日本深刻汲取历史教训,停止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危险动向,避免重蹈覆辙。日本与北约的军事勾连可能引发恶果,破坏亚太国家间互信,激化地区矛盾,为外部势力介入台海、南海问题提供借口,导致日本自身陷入“安全悖论”,刺激周边国家加强防御,反而降低其安全环境。
北约(资料图)
内部的分裂已是不争的事实,在亚太国家的心里,北约普遍也不属正能量的形象,并不欢迎北约在亚太地区加强存在感,而北约内部的欧洲力量,更希望北约将重心放在欧洲的自身安全上。能力有限的组织,无止境的期望加注,想要的太多,最后的结果更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,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北约想要也不一定能得到,别忘了,不管是印太还是亚太,美国都有一份灼灼燃烧的野心,北约是选择和美国斗,还是选择在美国之下讨生活,结果,可有的看了!
评论